第10章 名不在碑有口皆碑(2/2)
包拯为官廉洁公正、立朝刚毅、不附权贵、铁面无私、英明决断、敢于替百姓申不平,所以当时的老百姓就称呼包拯为“包青天”。
另外老百姓还对包拯个有阎罗包老的称呼,更不用说后世更是将他奉为神明崇拜,认为他是奎星转世。
包拯为官期间为民做主,清正廉洁,为官三年才用了一块端砚,据说这块端砚在1973年考古发掘时候还被考古工作者给找了出来,以此更加能证明史料对包拯记载的正确性。
而且这位包拯也不管你是不是什么宋仁宗的宠臣,只要是被这位包龙图给盯上了,那你可就等着倒霉吧,因为这位包青天一定会接二连三的弹劾你的过错,那简直就是一个不死不休的架势。
并且包拯曾经还担任过契丹正使,同时也出使过辽朝,而且回朝后,包拯根据自己在辽朝的观察,上疏建议朝廷挑选“素习边事”的将领守边,并且还非常的重视代州的将领选择,好以此来应对边境突发的情况。
另外公元1056年到1063年的时候,当时的富弼为相,欧阳修任翰林学士,包拯任御史中丞,胡瑗在太学为侍讲,而这四位就是当时北宋宋仁宗年间的四大支柱,就相当于现在的最强天团。
直到公元1062年的五月,这位包拯还在枢密院工作的时候,突然得病。
最终在同月的二十四日,包拯病逝,享年六十四岁。